闲 谈 自 由
“生命诚可贵,爱情价更高。若为自由故,两者皆可抛”,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最广为流传的诗篇,他向我们阐释了自由的可贵。
卢梭云:“人生而自由,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”。是的,人们都向往着自由,却不得不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自由。
然而,自由是什么?当我们开始思考“自由”的内涵、外延时,却无不受个体年龄、阅历、家庭甚至国籍等因素的影响。当你贫困时,“自由”是“财富”;当你富裕时,“自由”是“安全”;当你年幼时,“自由”是糖果;当你年老时,“自由”是“健康”。
熊培云先生在《自由在高处》一书中写到“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的领导者。那些能够带领千军万马的人,未必能带领好自己。要么成为自己,要么一无所有”。是的,做自己当然是更“自由”的。而生活中,除了自己,我们还是父母亲的子女,配偶的爱人,是兄弟姊妹,是亲朋好友。做好自己,也需要做好他人心中的“自己”。
自由是什么?当我反复思考这个命题时,我发现我狭隘的思维已经限制我的“自由”,甚至不知道“自由”的味道。也许“自由”应该同韩寒《我所理解的生活》一书中所述一样吧,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”。生活中,韩寒这样的“追风少年”做着自己喜欢的事,真让人羡慕不已。
未来,我也希望我所想要的自由将不会是任何人给我的自由,这样就足够了。
易阳春于二零一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凌晨随感
|